可堆肥塑料基本要求
1)受控金屬及有毒元素
由于堆肥之后的產物是要繼續作為有機堆肥使用的,在測試中假定有50%的有毒物質從塑料進入堆肥中,因此塑料中的指標不能超過該地區堆肥規定指標的50%。
2)揮發性固體
揮發性固體是指將樣品的總干固體量(105℃干燥)減去樣品在550℃焚燒后剩下的殘留固體量,所得到的二者的差值,一般用于表征材料的有機物含量。由于可降解塑料制品中也可添加無機填料,但為了保證該產品主成分依舊是塑料,有些標準規定材料的揮發性固體應大于50%(或51%),該項目有時也被納入生態毒性。
3)生物降解性能
指在降解過程中材料中的有機碳轉化成CO2的量與其理論上完全轉化成CO2值的比值,測試周期長為180天。一般對于可降解塑料的要求為降解率60%或90%,依標準而定。另一種衡量降解率的方式為相對生物分解率,以薄層色譜級纖維素為參比樣品,計算樣品與參比樣品降解率的比值,一般要求為不低于90%。
4)崩解性能
崩解性能是測定產品的終形態的狀態下(如瓶、杯、膜、袋等)是否可以碎裂成不大于 2 的碎片,一般要求其大于2 碎片的干重不超過總干重的10%。有的標準可以用降解的堆肥裝置來測定,有的必須使用中試級的堆肥裝置(GB/T 19811)。
5)生態毒性
生態毒性用來測定樣品堆肥后是否會對動植物有毒性。一般是參照OECD 208的種子萌發實驗,將空白堆肥與實驗堆肥產物按一定比例同時加入種下種子的土壤中,考察加入實驗堆肥產物后的種子萌發率,并要求生長出的植物的生物質量大于空白堆肥的90%。有的標準還需要蚯蚓實驗。
、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《關于扎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》(俗稱“禁塑令”)明確指出,外賣與電商、快遞等新興領域均為塑料污染問題突出領域,2021年1月1日起,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、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。 1、如沒有合格的生物降解報告,產品將禁止生產和銷售。 2、貿易商如果有這個報告,貨也會更好賣; 3、之前不做可降解塑料的塑料企業,也會轉型做可降解塑料,研發過程中和出貨之前都需要檢測報告作為參考
工業化堆肥和家庭堆肥的區別? 肥是混合物生物分解得到的有機土壤調節劑。 堆肥的原料可以是城鄉的有機固體廢棄物,如農業作物秸稈、農村養殖糞便、城市生活垃圾、廚余垃圾、食品工業廢渣等。 工業化堆肥是指在控制條件下,微生物對固體和半固體有機物質進行好氧中溫或高溫降解,產生穩定腐殖質的過程。一般周期為180天,但隨著好氧堆肥技術變化,短時間也有到30天甚至更短。家庭堆肥是指主要利用家庭廚余或園林垃圾,進行好氧堆肥,用于生產供自家使用的堆肥過程。家庭堆肥的時間較工業堆肥時間長,但一般長不超過一年。
海南省是我國由“限塑”升級為“禁塑”的領頭羊。
早在2019年2月,海南就率先頒布《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、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實施方案》,宣布全省分種類逐步推進全面“禁塑”。
2020年4月,海南在全省各級機關單位、事業單位等單位食堂、旅游景區、大型商超、等行業場所,正式禁止銷售和使用列入《海南省禁止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錄(批)》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、塑料餐具。
目前,全國已有34個省市區發布了各自的“禁塑令”。在全國各地紛紛“禁塑”的背景下,可降解塑料成為香饃饃,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。
實驗室認可的檢測方法
檢測方法
GB/T 19277.1-2011(判定標準:GB/T 28206-2011)
ASTM D 5338-15(判定標準:ASTM D6400-19)
ISO 14855-1:2012(判定標準:EN 13432:2000)